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又有一个省份决定延长婚假——据11月11日《法治日报》报道,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十条措施》,在“加强婚恋政策支持”方面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将职工的婚假延长至20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各地派发的“婚假红包”如何能够真正进入百姓“口袋”,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为鼓励适龄婚育,不少地方对婚假政策进行了调整,婚假天数从过去的3天延长至10~30天不等。还有一些省份明确,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可以再增加一定天数的婚假。
这些调整有一定的现实考量:一方面,如今,不少年轻人在异乡就业创业,新郎新娘很有可能来自不同地方,仅仅3天的婚假难以满足双方回到老家筹备婚礼、探亲等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充裕的假期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新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既能为新家庭的幸福生活开个好头,也有助于拉动婚庆、旅游、家居等市场消费。
不过,在婚假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职工“有假不能休”“有假不敢休”的现象。有职工表示,“结婚一般就是给放一周的假,再长的话领导一般不批”,还有职工反映“休婚假要排队”“申请婚假会被扣工资”等。这意味着,婚假延长政策在落地层面还存在一些现实梗阻。
客观而言,延长婚假的确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员工的婚假从原来的3天延长至10~30天,很有可能意味着工作安排要作出调整或需要招聘临时人员。而且,一些地方对延长婚假的规定尚处于“鼓励”层面,这就让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进而导致员工很难“休满”婚假。
要让婚假延长政策真正落地,还需多方协同发力。比如,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休假成本分摊机制,为企业“减负”——有专家建议,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税费优惠政策,帮助用人单位分担部分假期成本,提高其积极性;可以考虑赋予婚假安排更多的灵活性——引导企业与员工协商,采取提前申请、分段休假等方式,灵活安排婚假,从而减少对企业正常工作秩序和经营活动的影响;制定更细化的实施细则,避免企业“自主权”过大,等等。企业应该意识到,积极落实婚假延长,给职工的“人生大事”以充分的时间与尊重,是一种以人为本和投资于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有助于构建更和谐的劳动关系。长远看,这种善意的安排也是企业提升美誉度、知名度,塑造社会形象的一种“投资”。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延长婚假其实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适龄婚育、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环,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相关休假制度也在持续完善中。以落实婚假延长政策这一“小切口”为突破口,让“婚假红包”真正落入职工“口袋”,有助于婚育政策的优化升级。在结婚这一“起点”上给劳动者的权益“加码”,有利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