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是美国对我国扩核问题以及“金穹”太空战略反导能力的一系列表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计划在2028年前完成“金穹”系统的太空拦截部分的首次演示,特朗普则呼吁中国参与“核谈判”。

十月是美国新财年的开始,各大军工企业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项目以获得更多融资。洛马公司关于“金穹”系统太空拦截器的表态尤为引人关注。10月20日,洛马首席执行官吉姆·泰克莱特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2028年之前对至少一种天基反导拦截设计进行在轨测试。这是美国方面首次就“金穹”计划给出具体的时间节点。

“金穹”计划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综合项目,包括针对传统弹道式目标的太空拦截器和大气层内预警探测拦截系统等。外界最关心的是其太空拦截系统。尽管太空拦截系统被视为破坏世界和平的禁忌,但美国官员们已不再避讳讨论发展太空军事能力的愿望。美军希望这些拦截器能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发挥作用,以便快速准确地拦截敌方导弹。

对于爱好和平的人而言,超级大国之间的“相互确保核摧毁”是二战后维持和平的重要基石,而太空反导系统则可能破坏这种平衡。“金穹”计划因此被称为“星球大战2.0版”。如果洛马执意制造这种武器,可能会导致美国撕毁1967年签订的“外空条约”,面临全球道德上的指责。

然而,美国当前面临的核武器增量危机使得“金穹”系统显得更为迫切。LGM-35“哨兵”项目因无法部署在老旧的民兵导弹井里而陷入困境,新的发射井建设又面临巨大挑战。这使得美军在未来15年内难以扩充甚至维系现有的核载具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的核载具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美国空军上将肯尼斯·F·威尔斯巴赫承认,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与美俄同等的核规模。美国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此无所作为,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金穹”的太空拦截能力成为美军寄希望于抵消中国核扩军的手段。理论上,通过在低轨道上部署大量反导卫星,可以在中俄导弹发射不久后进行拦截。然而,实际操作中需要的卫星数量极为庞大,技术上也充满挑战。

此外,“金穹”项目更像是一种技术赌博或政治筹码。特朗普政府可能将其作为谈判手段,试图换取中国停止发展核武器。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这样的谈判并不容易成功。最终,美国是否能实现“金穹”计划,还需看其技术和财政能力能否支撑。


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